• <rt id="ywiqy"></rt>
  • 首頁> 人物

    10位威高人在上海的1272個小時

    作者:佚名責編:君君時間:2022-06-06

    “上海回來了”。6月1日起,上海進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住宅小區恢復出入,市內公共交通恢復基本運行。

    在這座城市正全力“歸來”時,圓滿完成戰疫任務的援滬醫療隊和志愿者們正陸續踏上歸程。

    5月25日,虹橋火車站,上海浦南醫院血透室護士長姚春英依次擁抱威高援滬血透醫療隊隊員,道別的話語中滿是感謝與不舍。

    這熟悉的一幕還發生在4月4日,就在醫療隊趕到上海的第二天,姚春英在醫院血透室迎接:同樣的人,同樣的擁抱,話語透出的則是急切和希望。

    一迎一送,由春到夏。

    53天,1272個小時,威高援滬血透醫療隊10名隊員在上海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浦南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仁濟醫院寶山分院救治患者2500余人,治療4600多人次,開展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400多次。

    姚春英在虹橋火車站與醫療隊擁抱道別

    她走到每個病房門口,不停地說“有救了!”

    返回濟南一周了,52歲的韓志雙感覺自己的心還在上海,腦子里經常閃過浦南醫院血透室每一位患者的模樣。

    韓志雙是濟南威高腎科醫院副主任護師,也是威高集團援滬血透首批醫療隊隊長。

    從事護理工作30余年的她,至今忘不了剛走進浦南醫院血透室的那一幕:40多歲的患者忻琪激動得哭了,順著走廊快步走到每個病房門口,不停地說,“外援來了,有人來幫助我們了!”

    “她跑過來摟住我,說還要到病患群里發消息,告訴大伙兒‘有救了’”,韓志雙說,在那一刻,她就覺得他們來對了,來得值了!

    4月2日凌晨,接到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發布的緊急招募血透工作志愿者通知,威高醫療控股公司僅用20分鐘,就從自愿報名的醫護人員中選定了首批醫療隊成員。

    考慮到戰疫支援的特點,既考驗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又考驗體力,醫療隊成員均是從威高各地血透中心精選出的強將精兵。其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將:曾兩次維和、三地抗疫的濟南威高腎科醫院副主任護師韓志雙,牟平威高血液凈化中心住院醫師、80后醫護骨干李曉陽;也有年輕力壯、朝氣蓬勃的95后年輕隊員:濟南威高腎科醫院助理醫師陳林飛,威高淄川透析中心護士劉鑫、宋誼萍。

    幾位95后隊員雖然年輕,卻已經久經歷練。

    25歲的劉鑫不僅曾在淄川社區做過防疫醫護志愿者,還作為威高血透醫療隊員支援過濱州疫情時期血透工作。

    隊員們在主動報名時,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家人的擔心。醫生李曉陽的女兒剛滿3歲,家里老人很不放心。“好在老婆很支持工作,她本身也是干臨床的,所以知道輕重。”李曉陽說,就是要辛苦妻子撐起一家老少。

    劉鑫則借用同行的隊員勸住了家人:一起去的還有比她更小的1998年的宋誼萍呢。“我不去,他不去,那就沒人去(援助)了呀!”

    4月3日,經過威高濟南腎科醫院院長孟建中的培訓指導,首批由山東三地威高血透中心組成的特殊醫療隊,自帶防疫裝備和藥品,緊急抵達上海。彼時的上海,眾多腎病患者亟需血透,醫護人員嚴重不足,有的醫護已經連續20多天沒能好好休息。

    對于血透患者來說,規律透析就是生命,一旦透析中斷,生命隨時堪憂。威高血透醫療隊的到來,不僅會大大減輕醫院的治療壓力,更給亟待透析的病人帶來了生的希望。

    陳林飛告訴記者,腎病患者每周要進行三次規律透析,每次四小時。“我們到那里后發現,很多患者每周只能透析兩次,有人甚至接近一周沒有治療,不能透析就不敢進食,患者忍受著巨大的痛苦,身體已經十分虛弱。”

    因為對口援助醫院的透析病房是緊急搭建,只有CRRT床邊透析設備,而這在平時連鎖血液透析中心并不常用,導致許多當地護士都不會操作。韓志雙他們到崗后立即展開培訓,迅速掌握各種設備操作方式,第二天就正式上崗。

    “這個從0到1的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陳林飛介紹,因為各個病房的設備種類不一,醫護們需要短時間內掌握每一種操作方式,在高強度的工作和高風險的環境之下,醫護們頂住了巨大的壓力。

    短暫的適應期后,威高血透醫療隊就開始承擔起援助醫院急診、ICU、腎內科病房,以及搶救120中途轉來的危重患者的大部分血透工作。“沒想到你們這么快就把我們醫院這一攤兒給頂起來了!”醫療隊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效率讓上海浦南醫院血透室主任漆映輝、護士長姚春英贊嘆不已。

    醫療隊參與搶救一名高血壓心律失常患者

    除了疫情,基礎病也不容忽視

    威高血透醫療隊面對的患者多是70歲以上的老人,而且多患有各種基礎疾病,加之此前因疫情影響血透不及時,常常出現危急狀況。

    李曉陽回憶,剛到上海時醫院醫護嚴重不足,一間十個人的病房只有一個護士。為了確保病患們平安,他就自己默默增加查房的頻次,“經常到病房看一看,患者們也會有安全感,我們也放心。”

    到浦南醫院工作的第三天,李曉陽就碰到了危急病患。

    4月5日,李曉陽接治了一位85歲的患者,第一次查房時他就格外注意這位高齡患者,因為患者透析脫水不耐受。

    于是,他一邊叮囑護士多加關注病患情況,一邊隔幾分鐘就前來病房查看。患者第一次量血壓還顯示正常,但李曉陽憑借醫生的經驗和敏感,緊接著安排第二次血壓測量。

    “不好,這位患者沒有意識了!”還沒等量完血壓,患者就出現異常,意識昏迷。李曉陽馬上進行救治,身著防護服沒辦法把聽診器插到耳朵里,非常影響判斷,于是他就一邊心臟聽診,一邊摸脈搏。

    發現患者心臟聽診幾乎聽不到聲音,脈搏摸不到,李曉陽馬上安排緊急搶救。因為患者存在舌后墜和心臟驟停的危險,他迅速用壓舌板解除患者呼吸道阻礙,緊急進行胸部按壓,并安排護士為患者回輸生理鹽水,增加回心血量。

    驚險4分鐘后,患者舌后墜堵住呼吸道的癥狀解除,心率慢慢恢復,血壓也逐漸正常。爭分奪秒中,這位85歲的老人被成功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高齡患者病情危急,而且醫生在防護服的束縛下,急救期間任何一個動作或者力度都要把握得恰到好處,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我恰好在旁邊,危險解除得比較順利。”李曉陽說。而正是這個“恰好”,是醫生的專業素養和醫者仁心的主動干預,救回了患者的生命。

    韓志雙累癱在椅子上睡著了

    讓防護服“干滿”6小時

    志愿者拍下了一張照片:一位醫護人員累得癱坐在椅子上,靠著墻角睡著了。

    照片的主人公是韓志雙,那一天,是她到上海的第44天。

    自到達上海后,韓志雙和同事便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每人每天平均服務5至8名血液透析患者,睡眠不足5小時。“那天中午忙完了工作,就想坐在外面休息一下,誰知剛坐下就睡著了。”

    因為經驗豐富,威高援滬醫護隊員都被緊急分配在了有密接患病和陽性病例的隔離醫院。“剛開始一個月,每天都有陽性病例檢出。”這意味著,他們的工作風險和強度都更超乎常人。

    隊員們負責透析患者的全程治療與護理。陳林飛醫生和劉鑫、宋誼萍護士在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支援應急血液透析室,三人一天要做至少22名患者的透析作業和看護,戰線拉得比較長。而患者身邊不能離開人,他們的工作時間常要超時。

    早上7:20趕到醫院,晚上7點離開醫院,這是他們在醫院的工作時間。“早餐一碗白粥、兩個雞蛋,要撐大半天,對體力、精力、腦力都是很大的考驗”,陳林飛告訴記者,防護服能提供最高6小時防護時間,醫護們常常要把這個時間“干滿”才收工。

    每天只有一次更換防護服的時間,大家要在這期間抓緊時間吃飯、上廁所。“這一天下來,我們基本上是不會喝水的,長時間穿著全套防護裝備,胸悶氣短是在所難免的,我可能年紀大了,有時會覺得心慌得很。”韓志雙說。

    晚班護士工作到凌晨兩點都是常態,尤其第一個周特別忙,已經沒有了時間概念,吃飯都是爭分奪秒,連續工作12個小時吃上一頓飯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僅工作時間長,醫護們的工作任務也比平常要高很多。為了能熟悉設備,她們往往都要下班后給自己“加作業”,上網查資料、互相溝通學習,爭做“最強大腦”。

    更困難的是,CRRT設備透析配置液都需要護士們自己搬運。

    一個患者一天要用4-8袋配置液,一袋配置液4升,護士們不僅要把每人的配置液扛到病房,透析后還要把廢液搬運到廢液間,每天就這樣搬著約20斤的液體來回跑。

    “我們這些孩子都瘦瘦小小的,最瘦的護士還不到一百斤,對體力是很大的考驗。”把威高隊員們稱呼為孩子的隊長韓志雙,說起這些醫護們是又驕傲,又心疼。

    而隊員們卻更心疼他們的隊長。

    在援滬之前,52歲的韓志雙剛從福建到芝罘,接著趕赴濟南,又轉戰上海,輾轉三地援助受疫情影響的血透工作。從上海撤離之后,她才有時間在隔離酒店治療因繁忙工作引發的腱鞘炎。

    在仁濟醫院寶山分院支援的醫療隊

    兼職心理輔導師

    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來自成都威高腎病醫院的女醫師馬曉寧被稱為“最美寸頭醫生”。

    “穿脫防護服也方便,還減少感染風險。”馬曉寧摘下帽子,露出的是緊貼頭皮的板寸。

    馬曉寧作為威高第二批援滬血透醫療隊隊員,在4月11日和4名同事從四川各地奔赴上海。

    第二批隊伍同樣是既有業務骨干又有年輕力量:38歲的什邡威高血液透析中心主管護師吳冬梅,43歲的成都威高腎病醫院主治醫師馬曉寧,49歲的雙流威高血液透析中心主管護師楊雪芹護航,青白江威高血液透析中心護師盧霜和新都威高血液透析中心護師蒲雪仙則是兩名90后。

    臨行前,一向愛美的馬曉寧為了便于防疫防護,毅然走進了理發店剪去留了多年的長發。

    “什么!你要剃成短寸頭?不是在開玩笑吧?”理發師不可思議地看著馬曉寧。

    看著留著多年的長發,馬曉寧也很惋惜。但為了對防疫和患者負責,她還是對理發師說:剪!

    理發師得知原因后很是感動,在付款結賬時,他死死擋住收款碼,不肯收錢。

    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馬曉寧她們一起負責救治感染重癥的血透患者。這些患者病情重、發展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不僅要求醫護人員有專業素養,而且醫院對院感要求也很嚴格。

    吳冬梅是第二批援滬抗疫醫療隊隊長,她帶領著楊雪芹、盧霜、蒲雪仙,4人一天要負責40多臺透析作業和看護。

    她們每天穿著防護服、防護衣、工作服,戴著防護眼鏡和面罩、三層手套,包裹得嚴嚴實實,密不透氣。一天下來,手被勒得發白發脹,防護服里面的汗水匯聚在一起,貼在身上。

    由于長時間潮濕浸透,她們經常皮膚又澀又癢,發紅起痱。醫護人員們長期忍受被螞蟻啃噬般的痛苦,卻不敢抓撓,因為一旦抓破感染,就會影響工作——對她們而言,這更是大事。

    因為疫情家屬無法陪護,病患們生理和心理狀況往往都比較差。

    吳冬梅和隊員們不僅要忙于救治,平時更常常撫慰病患,調整他們的情緒。密接患者的心理煎熬是最大的,從他們一雙雙對生命的熱切和充滿憂郁的眼神中,隊員們深深體會到了醫護人員的責任。

    隊員們不僅對各種型號和品牌的血透設備操作純熟,在治療中還要給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同時要對重癥病患進行貼身護理,幫其處理大小便等。

    吳冬梅說,患者雖然看不到他們防護服下的臉,但一定能感受到他們的真誠。在他們看來,一個堅定和鼓勵的眼神、一個和藹與關心的問候、一個熟練而充滿自信的操作,都能給患者帶來身心的鼓舞,把患者從無助中解脫出來,帶給患者莫大的安慰。

    朝夕相處,患者癥狀變化,牽動著隊員們的心。

    88歲的老軍人向韓志雙敬禮

    88歲老班長的敬禮

    在上海期間,韓志雙隨身帶著一本“抗疫筆記”。上面記錄著醫療隊的援滬日常、工作總結和抗疫感悟。

    最讓韓志雙難以忘懷的,是一位88歲的病患。

    老人是一位1948年入伍的老軍人,轉入浦南醫院時剛剛新冠病毒檢測陽轉陰。看到這位久經滄桑的老英雄,同樣是退伍軍人的韓志雙忍不住對他多加關懷,忙碌間隙就給老人教授腎病知識,叮囑他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

    得知韓志雙是前來援助的醫護志愿者,老人很是激動,硬是從病床站起來給韓志雙敬了個軍禮。

    “88歲的老班長給我敬禮,我當時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這個曾兩次參加南蘇丹維和醫療隊的護士長,在部隊醫院從事護理工作30多年的堅強戰士,被這樣的真情溫暖到破防。

    這樣的溫暖都被隊員們記在心底。疫情期間物資緊張,那位曾經激動擁抱威高抗疫醫療隊的患者忻琪擔心援助隊物資不足,主動幫醫護們團購蔬菜、日常用品。

    在威高集團援滬血透醫療隊完成任務離開時,忻琪還給每位隊員送去一個表示感謝的鑰匙掛件,上面印著每位隊員們的名字。這成為威高醫療隊隊員們珍藏的“勛章”。

    韓志雙他們心里明白,病患們對他們的敬意和溫暖,既是對他們在前線工作的認可,也是對“強大后方”整個威高集團的認可。

    他們出發前,威高連鎖透析中心為隊員們備足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用帽、營養品……確保隊員們能安全奮戰。援助期間,無論是工作問題,還是生活困難,威高大本營每天都會和隊員們視頻溝通。

    在韓志雙看來,他們擁有可以把后背交給對方的威高戰友。

    由春到夏,威高援滬醫療隊員們奮戰在上海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浦南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仁濟醫院寶山分院,整整53天,1272個小時,贏得上海浦東新區衛健委、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的公開表彰和感謝信。

    1272個小時,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韓志雙和她的戰友們,現在聚在一起時,都會爭著講那段時間的故事,像一個個電影畫面,不停閃回:

    患者沖過來的“熊抱”,上海同行臉上的淚水,透析病人被救治后燦爛的笑臉,88歲老軍人莊重的敬禮,護士節上海同行帶來的蛋糕,患者遞過來的一瓶水。

    還有,臨行前,忻琪送來的標記著他們每個人名字的小掛件……

    患者送給醫療隊的鑰匙扣,印著每個隊員的名字

    (文中患者姓名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中國網